吹风机发明之前人们曾用吸尘器吹头发

这年头,谁家里没个电吹风机呢?只要你头发不是太短,日常就难免有使用电吹风机的需求。

作为最常用的小家电之一,电吹风机的技术其实很简单,主要原理就是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高转速小风扇组合而成,通电时,电热丝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就变成热风,起到吹干效果。

中国作为最大的小家电新兴市场和生产地,也是电吹风机的生产大国。加上各种进口品牌,人们生活中的选择实在不少。

吹风机的技术原理其实借鉴了吸尘器,只是应用相反,吸尘器是往里吸,吹风机则是往外吹。

古代人洗头洗澡的机会都很少,一来是因为没有自来水,打井水去河边溪边都不方便,而且食用水都要辛辛苦苦打回来,拿来洗澡简直是奢侈。所以很多人幻想的古代人整天坐在浴盆里沐浴,那真是豪门也未必会有的享受。

洗头少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太难干。古代人头发长,无论自然风干还是在火炉旁烘干,都要花不少时间,搞不好还会着凉,在那个感冒都常可致命的年代,很多人不敢洗澡洗头,多少是为了保命。西方情况也差不多,而且直到工业革命之后,也没有太大改变。

20世纪初,真空吸尘器发明,开始成为家庭清洁的工具。有趣的是,当时的吸尘器生产商在报纸广告上除了推荐吸尘器的清洁功能外,还极力推荐它的“附加属性”——可以用软管连接吸尘器排气端来吹头发。这个做法虽然搞笑,但却是当时的时尚做法。而且还线年用吸尘器加电烤箱组合,制成一台电吹风。

其实在此之前,也就是1890年,法国理发师亚历山大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头发烘干机。但问题是这种烘干机非常原始,也不可能实现家用。它是一个类似大烟囱的东西,人坐在出风口吹头发。

除了大型理发店,一般家庭不可能配这个东西。而且,这种装备限于气流,出风能力很弱,花很长时间都未必能吹干头发。更重要的是,它无法控制热量高低,吹头发的人坐在它前面,头发没吹干,人先一身汗。

吸尘器的发明给吹风机提供了参考,1911年,美国有人申请了手持吹风机的专利。到了上世纪20年代,马达与风扇结合的手持吹风机实现量产。标志性产品是1920年由汉美驰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手持式便携吹风机,它用钢和锌制成,重量达到1公斤。功率只有100W,而现在主流吹风机的功率达到2000W。

1930年,通用公司也出品了同类产品。这种吹风机特别重,马达外置,而且采用金属材质,都很不方便也不安全。因为金属材质存在导电问题,湿头发一旦卷入外置马达,立刻就是悲剧,所以当时还有因为吹头发不慎被电死的案例。

与此同时,理发店里的吹风机倒是有所改进,从之前的大烟囱逐渐进化为立式。1929年的伦敦美发美容展览会上,发型师就用立式可移动可调整风向吹风机给人吹头发。那个时候,手持吹风机还没法应用于理发店,因为功率太小,理发师会累死。

上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用热灯烘干头发,还用来编辫子和烫卷。这种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一直是许多人的烫发工具选择。也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头盔式吹风机,戴上之后会感受到相对均匀的风力,只是效率很低,吹干头发可能要一两个小时。1934年出现了头盔式吹风机的改良产品——帽式吹风机,并成为理发店的标配。直至前些年,中国理发店里仍然有这种设备。

上世纪30年代作为吹风机的发明高峰期,还出现了许多创新产品,但都没有延续下来。比如喷壶式吹风机,就像浇花的喷壶,还有多爪吹风机,可以从吹风口延伸出许多触角帮忙烘干头发,颇具科幻效果。

二战后是吹风机的黄金时代,电影更是成为吹风机的最好宣传。玛丽莲·梦露和奥黛丽·赫本等都曾在电影中有过吹头发的镜头。50年代和60年代,手持吹风机的技术逐渐稳定,也愈发轻便,尤其是1954年GCE改变了原有设计,实现了内置马达,使吹风机成为欧美家庭的主流产品,使得女性可以在家庭中成为自己的发型师,她们模仿电影明星,用手持吹风机吹出自己喜欢的造型。也是在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开始接受和允许女性从事发型师职业,帽式吹风机和头盔式吹风机等在此期间也得到改进,成为理发店的标配。

在那个年代,各种使用吹风机的电影镜头和广告画面,后来都成为了人类关于性感的集体记忆之一。

现代吹风机的标志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1982年,博朗公司发明了新的手持便携吹风机,功率更足。

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1500W的便携式吹风机,而且采用了抗热性更强的塑料和新型绝缘材料,不但更轻便,也更安全。此后的吹风机不再有根本性变化,人们可以只花三五分钟就吹干头发。

吹风机作为最常见的小家电之一,获取途径很多,实体店能买到,网上能买到,信用卡积分也能换到……如果你是一个不怎么讲究的人,随便买一个都能用。

不过吹风机技术含量虽然不高,而且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用起来也有很大区别。

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电商平台的出现,让吹风机市场得到了爆发式增长,因为相比传统商超渠道,它提供了更多选择,也让品质变得更重要。2017年,吹风机市场规模达到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1%。2018年数据显示,美发护理小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49%,其中吹风机的增长仍然超过60%。同时,高端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相比传统的“高性价比”追求,人们更看重质量、外观和功能更出色的高端产品。2017年,400元以上产品零售额占比达到35%,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仅仅是5%。2017年,千元以上产品零售额占比为29%,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为零。2019年,千元以上产品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变成入门级。值得一提的当然是戴森,早在2016年,它就推出了定价2990元的产品。

在这个趋势中,创新能力欠缺、品牌认知度较低的国产品牌远远落后于外资。去年有数据显示,吹风机销售金额排名前三的是戴森、松下和飞利浦。未来几年,吹风机还是会继续走高端化市场。

有数据统计,截止今年2月,中国线上市场在售吹风机品牌接近50个,款式近400类。其中国产约占60%,但单一品牌中队伍最庞大的当属飞利浦,一个品牌就有81类不同款产品。产品型号位居二至五位的分别是中国康夫、日本松下、中国飞科和中国奔腾。

在价格方面,英国戴森的平均售价最高,超过三千元,其次是接近2500元的莱克。此外,T3、SYLPH、追觅的产品平均售价也均超过了1000元。国产品牌的售价则普遍在两百元左右。单一产品方面,目前售价最高的是英国戴森HD01蓝金特别礼盒版,售价3650元,即便是普通版的HD01价格也高达2950元,位居第二的是日本松下EH-XD20,售价为2999元。

恒温和负离子已成为基础护发配置,水离子、胶原蛋白等附加值产品相继出现,三档位电吹风成为市场主流。数据显示,拥有恒温功能的电吹风占市场总量的53.10%,拥有负离子功能的电吹风占据市场总量的41.94%。

这几年最红的吹风机当属戴森。戴森其实不是用传统风机吹风,而是用空气放大器,让高速气流通过狭缝加速射出,使后方形成一个低压区。

吹风机发明之前人们曾用吸尘器吹头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