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煮炉与酸洗。用碱液与酸液清除蒸发系统受热面内的油脂、铁锈、氧化皮和其它腐蚀产物及水垢等沉积物。
锅炉启动前的进水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冬季不少于4h,其它季节2~3h,进水初期尤应缓慢。冷态锅炉的进水温度一般不大于100℃,以使进入汽包的给水温度与汽包壁温度的差值不大于40℃。未完全冷却的锅炉,进水温度可比照汽包壁温度,一般差值应控制在40℃以内,否则应减缓进水速度。
(1)由于汽包壁较厚,膨胀较慢,而连接在汽包壁上的管子壁较薄,膨胀较快。若进水温度过高或进水速度过快,将会造成膨胀不均,使焊口发生裂缝,造成设备损坏。
(2)当给水进入汽包时,总是先与汽包下半壁接触,若给水温度与汽包壁温度差值过大,进水时速度又快,汽包的上、下壁,内外壁间将产生较大的膨胀差,给汽包造成较大的附加应力,引起汽包变形,严重时产生裂缝。
水压试验分为工作压力试验、超压试验两种。水压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承压部件的强度及严密性。一般在承压部件检修后,如更换或检修部分阀门、锅炉管子、联箱等,及锅炉的中、小修后都要进行工作压力试验。而新安装的锅炉、大修后的锅炉及大面积更换受热面管的锅炉,都应进行工作压力1.25倍的超压试验。
(3)试验时应有总工程师或其指定的专业人员在现场指挥,并由专人控制升压速度,不得中途换人。
(4)锅炉起压后,关小进水调节门,控制升压速度不超过0.3MPa/min。
(5)升压至锅炉工作压力的70%时,还应适当放慢升压速度,并做好防止超压的安全措施。
(1)从上水门完全关闭时计时,smin内压力下降:高压锅炉不超过0.2一0.3MPa为合格、中压锅炉不超过0.l~0.2MPa为合格。超高压锅炉压力降不大于每分钟98kPa合格。
酸洗的目的主要是除去锅炉蒸发受热面内氧化铁、铜垢、铁垢等杂质,也有消除二氧化硅、水垢等作用。
循环酸洗就是把锅炉水冷壁分成数个回路,水冲洗后进行酸洗。先将水加热至40~50℃,然后采用循环式加药、加酸。即先加抑止剂,待均匀后,利用酸洗泵把酸液从一组水冷壁的下联箱注入,经汽包后由另一组水冷壁的下联箱排出。为了保证有较好的酸洗效果,酸液流速应大于0.3m/s。为了不使酸液流入过热器,酸洗时酸液液位应维持在汽包较低可见水位处。
静置酸洗。就是利用酸泵把酸液从下联箱注入水冷壁,并维持一定高度,浸置4h后排出。酸洗后还要进行水洗和碱中和,使所有与酸接触过的金属表面得到碱化。
锅炉冲管的目的就是利用锅炉自生蒸汽冲除过热器、再热器受热面管及蒸汽管道内的铁锈、焊渣、铁屑、灰垢和油垢等杂物,否则向汽轮机供汽时将会产生如下危害:
(1)高速汽流携带杂物撞击汽轮机叶片,形成大量麻点,严重时引起叶片断裂,造成重大事故。
(2)杂物残留在过热器中,将使蛇形管的通流面积减少,甚至堵塞,造成管子过热爆破。
冲管前锅炉应具备正式启动的条件。所以锅炉冲管也是锅炉本身的第一次整套启动过程,它起到了考验设备、检查设备、初步掌握设备运行特性的作用,为设备顺利试运行奠定了基础。
主蒸汽系统的冲管流程是在锅炉集汽联箱出口装设临时闸阀,由主蒸汽系统的电动隔离门前经临时排汽管排出。再热蒸汽系统的冲管是利用一级旁路向再热蒸汽系统充汽,其流程是:主蒸汽管→一级旁路→低温段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再热蒸汽出口联箱→中压联合汽门前接的临时排汽管排出。
冲管时的蒸汽参数一般是:主蒸汽温度低于额定值的30~50℃,主汽压力为额定值的30%~60%,甚至更低,蒸汽流量约为额定值的1/3。每次冲管时间约持续15min左右,两次冲管间隔时间应根据壁温能降到100℃以下所需的时间来定,这是为了使粘在管壁上的杂物能因管壁冷却而脱落。为了检验和判断冲管效果,在临时排汽管出口处装设铝质靶板,一般情况下,靶板每平方厘米面积上1~3mm痕坑个数平均在0.7以下,且无大于3㎜痕坑则为合格。
(2)待汽包压力降到零的同时,打开向空排汽门,利用虹吸原理将过热器管内积水放掉。
锅炉点火后,炉水温度逐渐升高,体积逐渐膨胀,水位逐渐升高。当水冷壁开始产生蒸汽时,蒸汽所占的体积较大,将水冷壁管内的水排挤到汽包,使水位进一步升高。从锅炉点火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即使已开始排汽,锅炉仍然不需要补水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点火前时水位在最低可见水位,那么随着炉水温度的升高和开始产生蒸汽,汽包的水位必然上升到必须开启事故放水阀排水的地步。这样不但造成了除盐水的损失,而且还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为了防止上次停炉后,在炉膛里残存有可燃气体或煤粉,也可能由于停炉期间因燃料系统不严密,可燃气体或煤粉漏入炉膛,点火时,一旦火把插入炉膛时,如果可燃气体或煤粉的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就会引起炉膛爆炸,损坏炉墙,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在点火前要启动引、送风机,保持额定风量的10%~15%,通风10一15min。
虽然大风量的通风并不能将残存或漏入炉膛的可燃气体或煤粉,全部排除干净,但却可以将炉膛内可燃气体或煤粉的浓度稀释到远小于爆炸极限的下限,从而保证锅炉点火时设备和人身安全。通风结束后要尽快进行点火,以避免燃料系统泄漏,造成炉膛内可燃气体或煤粉的浓度重新升高到爆炸范围之内。
冷炉上水时,汽包壁温等于周围空气温度,当给水经省煤器进入汽包时,汽包内壁温度迅速升高,而外壁温度要随着热量从内壁传至外壁而慢慢上升。由于汽包壁较厚(中压炉为45~50mm,高压炉为90~100mm),外壁温度上升得较慢。汽包内壁温度高有膨胀的趋势,而外壁温度低,阻止汽包内壁膨胀.使汽包内壁产生压应力,而外壁承受拉伸应力,这样汽包就产生了热应力。热应力的大小决定于内外壁温差的大小和汽包壁的厚度,而内外壁温差又决定于上水温度和上水速度。上水的温度高,上水速度快,则热应力大;反之,则热应力小。只要热应力不大于某一数值是允许的。
因此,必须规定上水的温度和上水的速度,才能保证汽包的安全。在相同的条件下,因锅炉压力越高,汽包壁越厚,产生的热应力越大,所以,锅炉压力越高,上水所需时间越长。
12.锅炉上水要求上除过氧的水,水温不超过90~100℃,而采用热力除氧的给水温度超过100℃,怎样解决?
锅炉上的水要求是除过氧的,水温不超过90~100℃,这对采用热力式除氧器的系统来说是不易做到的,但是在现场可以采取适当措施解决这个矛盾。限制锅炉上水温度的关键是汽包壁较厚,冷炉上水温度较高,内外壁易形成较大的温差,造成热应力较大,所以,只要使进入汽包的给水温度较低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省煤器上水,因为省煤器是冷的,省煤器蛇形管很长,给水进入省煤器后,由于省煤器管吸热,水温很快降低,给水进入汽包时温度已经显着降低。省煤器管和联箱壁较簿,给水温度略高些,热应力不会很大。因此只要控制开始上水的速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