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有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一样,我想创造出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先进技术。 ”——这就是她的梦。
在过去的16年,她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苦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她今年40岁,却带领团队承担着国内最大压缩机制造企业60%的设计任务;她领军设计出我国首台乙烯压缩机,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她领军设计出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中国从此站在世界石化装备制造设计的高峰……
她是姜妍,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位在重大装备国产化征程上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功绩卓著的追梦人。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在我国占到石化产品总产量的70%以上,乙烯工业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对于乙烯工业中的核心设备——大型乙烯压缩机,我国尚未完全掌握其设计技术,其中代表着世界石化装备最高水平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更是难以问津。这使得我国每年斥巨资购买进口设备,严重威胁着自身的经济安全。
自主研发生产大型乙烯压缩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几代人一直在追逐的梦想。
2006年,国家决定在抚顺、天津和镇海分别建设一个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用户的大力支持下,沈鼓集团负责为项目研制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作为国内石化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沈鼓此前曾先后完成了上海石化和华锦乙烯等一大批大型乙烯项目的压缩机研制工作,但百万吨设备却是一直没能突破。
姜妍!沈鼓领导在接到任务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此前,姜妍已带领她的团队设计出我国首台乙烯压缩机,打破了国外几十年的技术垄断,担纲此次重任非她莫属。
让中国人自己设计出百万吨压缩机何尝不是姜妍的梦想。多少次,她眼睁睁地看着用户因为大型乙烯压缩机不能国产而无奈地选择进口;多少次,她在技术交流中都感受到外商的傲慢与轻蔑;多少次,她在马上就可以看到国外机组的结构时被国外厂家要求回避……
“坚决完成任务! ”时至今日,总工程师依然记得姜妍领命时回答他的第一句话。词汇不多,声音也不大,却一字千钧。
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机组结构、制造工艺与其他压缩机有着天壤之别,如何突破?从此,姜妍面前总堆着像小山一样的图纸,电脑屏幕上总显示着密密麻麻的数据,身旁总有几乎没动过的饭菜。 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姜妍大胆地决定,采用缸内加气法这一创新结构设计百万吨乙烯压缩机。随后的事实证明,这种创新结构设计不仅取得了成功,在性能和效率等方面甚至还优于国外机组。此后,她又陆续攻克了转子结构等一道道难关,经过不断论证和优化,终于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设计方案。
2010年8月29日,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研制成功。时任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发来贺信:“这标志着我国大型石化装备的重大突破,意义重大。 ”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也作出批示:“这是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又一大成果! ”
沈鼓集团董事长苏永强十分激动,他说:“沈鼓是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与国外竞争的‘国家砝码’,姜妍就是其中的‘国宝’。 ”
依靠这种创新的压缩机结构,沈鼓集团随后陆续签下大型乙烯装置机组、大型天然气液化、丁基橡胶装置等几十个重大项目,合同总额近30亿元,使沈鼓集团能够完成多个领域压缩机的成套供货,从而挡住了大量进口,为国家节省外汇2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