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新房已修好肃州区沿山受灾群众可以温暖过冬啦!~ 肃州区发布 今天

原标题:40天,新房已修好,肃州区沿山受灾群众可以温暖过冬啦!~ 肃州区发布 今天

秋风萧瑟,寒意渐深,10月18日,记者走进肃州区“8•20”暴雨山洪灾害转移群众临时安置点和灾后重建新居,了解受灾群众过冬情况。

在张玉英家新建的房子前,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巍峨的祁连山。新家的门窗、地板砖安装完毕了,虽然没有来得及粉刷,但基本满足了入住条件,她架起了烟箱烘烤新房子,计划11月初搬进新房子居住。

“像我家85平方米、造价12万左右的房子,政府的补助资金就有6万,说实在的,党和政府是真的好,灾情发生以后,领导们隔三差五就来关心我们的生活,还帮我们修了新房子,我们都没怎么操心,房子就修好了。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有信心度过难关”,张玉英一边搬着院子里用于修建院墙的石头,一边满怀信心地说。

张玉英所在的肃州区丰乐镇前所村6组是“8•20”暴雨山洪灾害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该组居民点被山洪整体冲毁,群众房屋严重损坏12户、38间,一般损坏10户、26间,倒塌圈舍25户、67间。

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以及市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支持下,丰乐镇镇党委、政府在全力做好群众安置和倒塌房屋拆除清理的基础上,在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沿山独特地域风景优势,按照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和村落式布局形式,充分考虑群众意愿,科学规划,集中攻坚,采取领导驻点、倒排工期等办法,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原址布局农户住房30户,其中新建22户,配套完善文化广场、道路、供水、渠道、电力、通信, 结合原有涝坝、树木、石墙等丰乐特色乡愁元素完成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同时,按照人畜分离要求,统一规划集中养殖小区1个。按照家庭户籍人口1人20平方米、2人35平方米、3人及3人以上50平方米的标准,每平方米补助资余1200元,区政府拨付补助资金179.4万元,农户住房超出标准建设内容由群众自筹解决。

丰乐镇前所村6组灾后重建工程于9月7日正式动工,目前,已完成22户农户住房、组文化室主体工程和供水管网架设、卫生厕所化粪池填埋。

近期,丰乐镇党委、政府经过摸排、征求意见,为急需入住的10户、30名群众的新居安好门窗、铺好地板砖,群众在屋内架设烟箱烘烤,争取能在天气转冷之前入住。

此外, 在金佛寺镇金佛寺村4组、上坝镇营尔村9组,记者看到,“8.20”暴雨山洪灾后重建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原址上修建的房屋主体已经全部完工,工程队正在修建前、后院墙。

在张玉英家新建的房子前,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巍峨的祁连山。新家的门窗、地板砖安装完毕了,虽然没有来得及粉刷,但基本满足了入住条件,她架起了烟箱烘烤新房子,计划11月初搬进新房子居住。

“像我家85平方米、造价12万左右的房子,政府的补助资金就有6万,说实在的,党和政府是真的好,灾情发生以后,领导们隔三差五就来关心我们的生活,还帮我们修了新房子,我们都没怎么操心,房子就修好了。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有信心度过难关”,张玉英一边搬着院子里用于修建院墙的石头,一边满怀信心地说。

张玉英所在的肃州区丰乐镇前所村6组是“8•20”暴雨山洪灾害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该组居民点被山洪整体冲毁,群众房屋严重损坏12户、38间,一般损坏10户、26间,倒塌圈舍25户、67间。

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以及市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支持下,丰乐镇镇党委、政府在全力做好群众安置和倒塌房屋拆除清理的基础上,在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沿山独特地域风景优势,按照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和村落式布局形式,充分考虑群众意愿,科学规划,集中攻坚,采取领导驻点、倒排工期等办法,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原址布局农户住房30户,其中新建22户,配套完善文化广场、道路、供水、渠道、电力、通信, 结合原有涝坝、树木、石墙等丰乐特色乡愁元素完成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同时,按照人畜分离要求,统一规划集中养殖小区1个。按照家庭户籍人口1人20平方米、2人35平方米、3人及3人以上50平方米的标准,每平方米补助资余1200元,区政府拨付补助资金179.4万元,农户住房超出标准建设内容由群众自筹解决。

丰乐镇前所村6组灾后重建工程于9月7日正式动工,目前,已完成22户农户住房、组文化室主体工程和供水管网架设、卫生厕所化粪池填埋。

近期,丰乐镇党委、政府经过摸排、征求意见,为急需入住的10户、30名群众的新居安好门窗、铺好地板砖,群众在屋内架设烟箱烘烤,争取能在天气转冷之前入住。

此外, 在金佛寺镇金佛寺村4组、上坝镇营尔村9组,记者看到,“8.20”暴雨山洪灾后重建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原址上修建的房屋主体已经全部完工,工程队正在修建前、后院墙。

在丰乐镇前所村“8•20”暴雨山洪灾害转移群众临时安置点,16座帐篷是转移群众“临时的家”。

气温降到了摄氏7到15度,天阴沉着,秋风掠过,寒意袭人。走进赵福元家的帐篷,暖风机里的暖风让小小的帐篷显得暖意融融。帐篷里放着两张床、冰箱、椅子等简单家具,拐角处,赵福元的妻子刘海燕正在用电磁炉做饭,锅里的肉炒土豆丁香味扑鼻。

“电磁炉和锅碗瓢盆、米面油都是政府给我送来的,每个人每天还有10元钱的生活补助,目前的生活还是过得去的”,刘海燕说。

提起过冬,赵福元不禁露出了一丝忧虑,由于过度劳累,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一受凉,病情就有加重的趋势。作为家中主要的劳动力,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赵福元说自己“不敢病,怕病”,由于新房子刚刚建好,还很潮湿,他怕入住后对身体不好,计划先在帐篷里住着,实在冷了再想其他办法,至于什么办法,他目前也没有想好。

在75岁的独居老人翟文亮的帐篷里,记者看到老人并没有用暖风机,“睡眠不好,暖风机声音太大,怕吵,睡不着”。

前所村党总支书记黄军德告诉记者,老人前段时间做过前列腺手术,天气渐渐冷了,住帐篷不是长久的办法,他联系镇上,打算把老人送到金佛寺镇的老人互助院,好方便他养病、过冬。但是由于年初清理低保的时候,鉴于翟文亮有一个领养的女儿,由原来的“五保户”被清理为“一类低保人员”,达不到入住老人互助院的条件。

记者询问翟文亮老人是否可以住女儿家去,翟文亮老人告诉记者“女儿智力有些问题,不能照顾我”。

金佛寺村金佛寺村4组“8.20”暴雨山洪灾害转移群众安置点设在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室里,七户群众每家住一间约50平方米的教室,每家都有卫生间、厨房,还有社区干部捐赠的沙发、电视等家电、家具。

至于能否搬进新居,曹润邦、李平英老两口也有担忧,“我们年纪大了,都有腿疼的毛病,新房子太潮,是万万不敢住的”。

记者了解到,金佛寺镇16户60人住房被洪水淹没,其中住房倒塌重灾户9户35人,住在安置点的有7户,其他两户有的在镇上有门店。

40天新房已修好肃州区沿山受灾群众可以温暖过冬啦!~ 肃州区发布 今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