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滨海新区汉沽,有一个叫大神堂的地方,每天,天津城的第一缕阳光都是从这里照进城市。所以,这里在人们的想象中,就多少有一种浪漫的情调。驱车赶往大神堂,远远地就可以看到蓝天碧海掩映下,一排洁白、高耸入云的风车,转动的风车“搅动”阳光绽放着绚丽的色彩。这一切看上去真的很美,很浪漫。可是,就在这高高的风车上,夏天耐高温,冬天抗强风,还要完成设备的检修,那就是件很苦很惊险的事情了。一群“90后”的大学生,每天就是在80米高空处作业,他们已经克服了当初的恐惧,快乐地说,自己是驭风而行的“超人”。
利用自然力生产绿色能源,是天津实现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之一,风力发电就是一个重点项目。2009年,本市开展了首个风力发电厂的建设。2010年9月,津能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306万吨、氮氧化物166吨、烟尘14.9吨、二氧化硫56.2吨。津能大神堂风电场是目前天津市各风电场中运行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大风车转起来,带来了绿色能源,减少了空气污染,支持了津城建设,要保障设备安全运转,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作为后盾,所以,大神堂风电场的大风车平稳有效转动的背后,是众多一线后”的大学毕业生张国梁和徐超林来到津能风电大神堂风电场工作,走出了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第一天来报到,一群年轻人乘车还没到现场,就远远地看到一座座洁白的风车,风电场的前辈们告诉他们,那就是风力发电机组。在年轻人眼里,蓝天、白云、碧海间,一排排风机随风而转,巨大的手臂重复勾画着一个个优美的弧线,像在欢迎他们的到来。他们觉得这个情景真的很有情调。
可是,真正进入到工作状态以后,情调马上就变成了紧张。入职后的第一项培训,张国梁他们就要爬风车,那些远望“亭亭玉立”的风车,走近了才知道,那么高,80米高的风机有240多个阶梯,越往上爬越觉得脚下没根,心里越嘀咕,开始时,只到一半,就没有力气也没有勇气了,想想以后每天都要过着这种“上上下下”的生活,年轻人们有点儿含糊了。可是,对于自己喜欢的职业,大家还是没有放弃。年轻人彼此加油鼓劲儿,还自己给自己加量,每天都爬10个来回。经过两个多月的爬风车训练,年轻的大学生们终于变脚下没根为脚下生风了。从此,他们的工作就是呵护着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组,从每一个叶片是否正常运转,到每一个螺丝钉是否有松动,都要关照,每天少则两三次,多则五六次的上上下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冬天的渤海湾,海上吹来的风有种透骨的感觉。因为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出了点故障,张国梁和同事徐超林接受了任务,要到风车上边去维修。记者很想亲身体会一下爬风车有多“刺激”,可是,从风车下一看,80多米的梯子,相当于30层楼高,风机内部空间狭窄,直径不足3米,很窄很窄的直梯看着就让人眼晕,不自觉地腿就有点哆嗦。为了方便爬,要把外套脱了,戴上安全帽,身上系上安全带和防滑落块就可以向上进发了。张国梁他们上得很快,机组通道里回响着他们的脚步声和安全带碰梯子后清脆的回音。可是,记者刚上十几级台阶就觉得不行了,手心都出了汗,而且,梯子上有突出的螺栓不时会碰到安全帽和背,感觉心跳也快了,腿也软了。张国梁他们不住地在上边提醒着:“别往下看,那样会害怕的。”可是,就算一直往上看,记者还是觉得头晕眼花,实在坚持不住,只能放弃了。这时候,张国梁他们已经到了风车的最上边,开始了他们的工作。风车上面的机舱里,整体空间也不足30平米,布满了各种设备,转身都很费劲,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张国梁他们就得弯着腰,有时候甚至是趴着、跪着。
张国梁和徐超林所学专业为风能与动力工程,对风力发电机从设计方法到工作原理,再到运行维护,专业知识是过硬的,再加上一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现在,他和同事们已经能很顺利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风电机组把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电网。张国梁他们每天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爬上走下的艰难,更有一些别人感受不到的困难。现在的天气,“高处不胜寒”,风车上的温度比地面上还要低,而且,风力强大,地面上二三级风的时候,人们可能感觉不到,可是,到了风车上,就有五六级的风力。地面上风大的时候,风车顶端的风达到八级以上。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都在顶部,大部分检修工作都要在塔顶进行,尤其是在大风时,为了抢发电量,更要迎着寒风进行抢修。只穿着工作服在风口上检修,能感觉到风一直吹到自己的骨头缝儿里。更何况,有些设备在机舱外壳的边缘,站到这样的地方去维修设备,真是要技术又要胆量。风小的时候,站到上边都会觉得风车整体在晃动,要是到了风大的日子,那感觉就像海上坐船一样。张国梁和同事们现在觉得也习惯了,他们说:“有时候,我们在上边能看到飞的海鸟,就认为自己是在扬帆远航了。”
近日,上海电气津能天津大神堂风电场传来喜讯:截至6月底全场上网电量5371万千瓦时,创造了津能大神堂风电场投运以来上网电量最高历史纪录,为全年超额完成全年电量指标打下坚实基础。大神堂风电场总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属于三类风资源区;场内环境特殊,海滨大道以北以汉沽盐场盐业用地为主,海滨
日前,四建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大神堂风电场工程项目建设中,成功完成了风机机舱中心高度达105米。目前是亚洲高度最高的2MW风机吊装。天津大神堂风电场工程由天津津能集团投资建设,是天津市第一个风力发电项目,为天津滨海新区提供绿色电能。四建公司继参建完成该项目的一期工程之后,又于2013年1月承建了该项目的二期工程,主要包括6台单台容量2MW的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工程,35kV开关站及附属工程,施工检修道路及风机位吊装区平整、桩基工程、土建、水暖、电工及设备吊安和调试等工程。2013年1月开始土建施工,2013年11月风机吊装工作展开,2014年3月计划完成全
日前,由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天津大神堂风电场完善工程,新建6台2兆瓦的风电机组,首台风机吊装顺利完成。该风机有5节塔筒,机舱中心高度105米,高度是目前国内最高的2MW风机,吊装重量95吨。采用650吨履带吊车主吊,组成114米重轻混合臂杆加7米风电专用付臂,作业半径22米,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风机吊装任务。建成后,新增总容量达到1.2万千瓦,进一步提升大神堂风电场的发电能力。(王喜南 张勇摄)图为现场员工积极组对安装单机风叶场景。图为现场员工积极组对安装单机风叶场景。图为国内最高的2MW风机吊装就位场景。(完)
新报讯【记者 王晶 付献杰】本市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津能大神堂风电场一期工程13台风机全部完成了240小时的试运行,于本月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该风电场1月份已累计为新区提供405万千瓦时绿色电能,三排80米高的白色风机也已经成为海边一道亮丽的风景。津能大神堂风电场位于汉沽大神堂村东4公里处,一期建设规模为26兆瓦,采用13台单机容量2兆瓦的风电机组,该机组是目前国内陆上安装的单机容量最大、桨叶直径最长、科技含量最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机组,并采用了国内首例国际先进的分布式上网模式。工作人员介绍说,风电场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