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图示1】;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图示2】。
3.2.2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m²【图示1】,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²【图示2】。
3.2.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m²【图示】。
1.以此图为例,自然通风的避难层(间)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或百叶窗,自然通风的总有效面积F应满足:F≥Fm×2%
2.对每个朝向上的开窗面积做出规定,除保证排烟效果外,也是为了满足避难人员的新风要求。
3.2.4 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图示】。
3.3.1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 100m【图示】。
本条强制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送风系统担负楼层数太多或竖向高度过高,防烟楼梯间压力分布过于不均匀,影响防烟效果。
2.1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本标准第3.4.5条~第3.4.8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2.2 采用常开式加压送风口时,机械加压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需加装电动风阀,以防止平时状态时因自然拔风造成的冷空气侵入。
3.3.2 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分别设置送风井(管)道,送风口(阀)和送风机。 3.3.3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图示1】;
2 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标准第3.4.2条规定的送风量增加20%; 3 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图示2】。
由于机械加压送风口的风速较高,其送入口如设在楼梯平台的下部,会阻碍人员的疏散,因此,加压送风口应设置在楼梯平台的上部。
本条文制定的目的是解决不具备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条件的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问题。
2.1 对于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32m的建筑,楼梯间直灌式送风可采用单点位送风方式;但对于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小于或等于50m的高层建筑,其直灌式送风应采用两点送风的方式,考虑楼梯间的压力分布均匀性,要求送风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
2.2 为了弥补漏风,本标准要求直灌式加压送风机的送风量应比本标准第3.4.2条表中的送风量增加20%,即直灌式加压送风机的送风量应按本页表3.3.3-1、表3.3.3-2中的数值选取。
2.3 由于楼梯间通往安全区域的疏散门(包括一层、避难层、屋顶通往安全区域的疏散门)开启的概率最大,为避免大量的送风从这些楼层的门洞泄漏,导致楼梯间压力分布均匀性差,布置直灌式加压送风口时应远离这些楼层。
注:1 表3.3.3-1和表3.3.3-2的风量按开启2.0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可乘以0.75系数计算;
2 表3.3.3-1和表3.3.3-2中风量按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共开启三层的风量计算;
3 表中风量的选取应按建筑高度或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3.3.4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图示1】。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图示2】,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本标准第3.4.5条的规定分别计算地上、地下部分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 2 应采取有效措施分别满足地上、地下部分的送风量的要求。
2.1 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地下、半地下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2 地上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L1和地下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L2,应分别按本标准第3.4.5条的要求计算。
2.3 通常地下层数较少,因此在计算地下楼梯间加压送风量时,开启门的数量取1。
2.4 楼梯间加压送风口采用常开式风口,因此宜在系统上部的加压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加装电动风阀,以防止平时状态时因自然拔风造成的冷空气侵入。
2.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机的设置位置优先选择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1.当受建筑条件限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楼梯间需共用加压送风系统时,该建筑的地下部分仅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
2.地上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L1和地下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L2,应分别按本标准第3.4.5条的要求计算。
3.共用加压送风系统的加压送风量为地上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L1与地下楼梯间的加压送风量L2之和。
4.地下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面积按地下楼梯间加压送风量L2计算;地上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面积按地上楼梯间加压送风量L1计算。
5.由于楼梯间加压送风口采用常开式风口,因此宜在系统上部的加压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加装电动风阀,以防止平时状态时因自然拔风造成的冷空气侵入。
6.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机的设置位置优先选择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7.设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超压问题。 3.3.5 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 2 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3 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图示1】。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图示2】。
4 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措施。 5 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送风机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图示3】。
6 当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