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巨大,引起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于是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更是拥有海拔超过8000米的珠穆朗玛峰,因此被人称为“第三极”。
而正是这次大碰撞,以及由此造就的第三极,直接影响了我们中国的地貌、孕育出了独特的中华文明,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
江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细雨淅沥,江河纵横的水乡景象,水是江南最温润的气质体现。殊不知原本的江南或许本应该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地球大气层如同海水的洋流一样,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
而在北纬30度的亚热带附近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种空气干燥,灼热,水汽难以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度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同样,北纬30度线横穿江南地区,掠过杭州湾,但江南非但没有形成沙漠,还一副江南水乡模样,到底是什么地量颠覆了这一切。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如同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热毯,吸收太阳的热量,加热空气,使气流不停上升,地面气压下降,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空气进行补给,如同一个巨大的高空抽风机,将天平洋上空的湿润气体吸入陆地上空,击退行星风系对中国南方的控制,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度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
是青藏高原这个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从沙漠到江南水乡,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和妙不可言。
随着海拔的升高,青藏高原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形成冰川。冰雪融化形成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以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
当水塔的闸门打开之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
在中国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他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
在中国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六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因此,青藏高原乃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文明发祥地的源泉,不停滋润和营养着周围数十亿人民。
青藏高原成为耸立在亚洲大陆腹地一座高大的挡风墙,南来北往的强大气流被阻挡,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气候变化。
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劲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能继续南下,不得不改变路径,它们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
同时,高耸的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形成了高原南部的印度次大陆水量丰沛,植被茂盛,生机勃勃,而高原北部内陆则干旱少雨,沙漠、戈壁大范围出现。
青藏高原如同一个巨大的幕墙,阻挡了南北空气的对流,避免了如同北美大陆由于没有东西走向高达山脉的阻挡,南北气流激烈对流形成巨大飓风现象。
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形成。
青藏高原成就了烟雨江南,烟雨江南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诗书文雅、鱼米膏贻;青藏高原发源了黄河、长江,黄河冲积出华北平原,孕育出中原文明,长江孕育出鱼米之乡,繁华的长三角经济带。
青藏高原在如今这个凡尘滋扰的世界,依然保持它当初的纯净和神秘,高高在上,守护和滋养着中华文明开创更辉煌的未来。